2008/7/21

水鄉澤國的教訓


三天前卡玫基颱風(718水災)肆虐,
我們沒淹到水的,
倒是關心了一天水的新聞,
眼睛滿滿地都是黃水滾滾。

這有時候讓我想到,
心理學大師Abraham Harold Maslow(亞伯拉罕·馬斯洛)
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
說明人的五大需求是: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上述五項,
但是我們現在強烈推廣的綠建築
似乎是一種人類的自我實現,
雖然已經考慮最大整體的環境的情況,
但是我們卻沒好好打好基礎,
維護好人的安全或生理需求,
甚至連規劃近程的問題都沒有,
看太快講太快的綠建築
似乎變成一種高射炮。

例如都市的交通路線規劃,
如果交通更順暢,也可以減碳減時間。
如果考慮到整個都市的一年四季的風流、日照狀況來建設規劃,
我們可以省下更多的能源與電費。
如果我們排水系統考慮最糟糕的狀況來構想,
以整體面甚至以臺灣陡峭的地形來設計,
就如李嘉誠所說的:九○%時間先想失敗,
我們盡量避免可控制的天災讓人受害。
而不在災害後,打嘴仗。
那些張口閉口追究責任的,
仔細想想預報的錯誤與否又能讓水不淹嗎?

我們應該秉持事實來考量,
該撥預算的、該做的基礎建設,
能做多強就多強,
不是能稱則撐。
不能僅僅因為投票過不過關來做片面的決定,
而是要先測驗投票者具備多少這方面的專業常識才能投票,
依所具有的專業認知比例分數來分配票數比重,
不然一切都變成愚蠢無知的假民主,
假投票、真愚蠢,
事發後如何狡辯推卸責任也是多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