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裝置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裝置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11/20

人造物的死亡與再生



我人類常常創造物品,

但也毀滅物品,
這樣的一來一往造成了許多無法再利用的資源,
我們統稱為垃圾,
如此以來像是宣告物件的死亡。
但某些人善於讓物件起死回生,
美國雕塑藝術家Christopher Fennell
巧妙地使用廢棄校車車殼,
打造成遮風避雨的公車亭。

這件公車站作品位於美國Georgia州的Athens市,
由三輛經典美國黃色校車的廢棄零件拼湊而成。
Fennell在創作這個作品時,
還特地挑選廢棄公車的椅子做為公車站的座椅。



諸如此類的設計還有
波蘭設計師Pawel Grunert的SIE寶特瓶椅子、
Richard Liddle用廢棄塑膠打造的座椅、
David Gardener的環保燈等,
再利用的概念與實用商品結合,
丟掉太可惜的概念重新發揮,
為珍惜地球上的資源做了最佳的闡釋。

2009/4/3

電療臉部電子舞



大家多多少少有做過電療吧,
就是利用電流通過身體,
來做神經刺激的治療。

那電療還可以做什麼?
來做臉部跳舞,不錯吧。

2009/2/28

Bloom my Buddy植物可以這麼栽






名為Bloom my Buddy的花器,
設計者為荷蘭設計師
Niels van Eijk 和 Miriam van der Lubbe,
VAW LOG深深覺得,
實用又好看的裝置,
如果在街道上使用,
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公共藝術呀。

2009/2/24

手指如何當蠟燭







MONICA TORMELL 以蠟像作品製作成蠟燭,
手勢的動作加點火,乍看以為是什麼能人異士。
畫面中的排序與手勢不知道是否有特殊意義?

2009/2/18

今日食譜:iPhone+悠遊卡的美味結合

Less is more.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少即是多)
這句話說的好,
但是Less的減少,
必須付出很大的犧牲,
Less 不代表 nothing,
所以要 Less 又要有作用,
這就是 Less is difficult 的地方。

各位主婦您好,
今日要教大家烘培的
就是iPhone與悠遊卡,
羨慕日本的手機捷運功能?
不用,現在開始
看今日vawlog cookbook即可。

首先準備的食材如下:

  1. 悠遊卡一張
  2. 單程票硬幣一枚
  3. 防電磁波貼片
  4. iPhone或其他手機一只
  5. 自己的膽子一顆
準備的工具如下:
  1. 丙酮一罐
  2. 比悠遊卡大的盒子一個
  3. 比單程票大的蓋子一個
  4. 牙刷一只
  5. 手套口罩一副 最好有護目鏡
  6. 焊接槍一支+焊錫
  7. 美工刀
  8. 吸盤一個
  9. 小螺絲起子
  10. 靈巧雙手
步驟開始:

把從西藥房買來的丙酮99.5%(50塊),
也就一般的指甲去光水但務必是高濃度。


裝到下面盒子中讓單程票與悠遊卡泡爛,
請泡15分鐘小時風味最佳。


等煮沸,咳~不是等泡爛,
請把悠遊卡的皮剝掉,
因為這的部分其實吃不得。


然後取出RFID心臟,
可用美工刀輔助,
旁邊的銅線請去除。


把難搞的單程票用
不要的牙刷或菜瓜布慢慢清,
可能要清很多次,
請戴手套與口罩,
最好帶護目鏡
避免丙酮噴到眼睛。
清好與RFID晶片如上。


美工刀把單程票上的晶片挖掉


並焊接上去


焊接完成


轉開兩個螺絲 拆開iPhone


吸起上蓋


照上面的編號拆卸排線並把電池卸下


把從威寶電信買的防電磁波貼片(2.5mm 150)
剪成圓形狀遮蔽手機的電磁干擾,
撕下貼紙後貼上背蓋。


裝回手機,悠遊卡iPhone完成!

上述食譜會破壞保固,
新手請勿輕易嘗試。

指導大廚:
crazyje kmlb

2008/11/28

讀者來信: USB隨身碟的千變萬化

最近感謝讀者的幾封來信打氣,
也感謝在我們處理被告官司時,
讀者義不容辭地提供我們設計訊息,
特別感謝讀者的來信提供了以下兩個網站:

http://diskonkey.blogspot.com/
http://www.everythingusb.com/


我們在看過上述幾個網站之後,
選了幾個比較有趣的內容,
以形式來說USB隨身碟大致上都是變外觀,
但是小型的科技產品最能引起興趣的就是仿生設計
所謂的仿生設計就是模仿真實的生物造形。

簡略流覽之後最令VAW LOG發噱的就是兩個造形,
辣椒USB隨身碟和精子隨身碟,
精子隨身碟可說是我們自壽司隨身碟後
最想要的隨身碟了,
除了本身的流線型之外(當然一定會流線啊),
渾然天成的頭與身體,
與時尚經典的白色烤漆,
讓人不想收藏也難啊,
更重要的一個疑問,
用了精子隨身碟之後,
電腦會生小電腦或是小隨身碟嗎?





另一個相當有趣的就是MSN表情機,
當然除了用USB飛彈打老闆之外,
用USB裝置玩玩心情表情也是相當有趣的,
創意100分啊!


總之,感謝讀者的消息提供,
如果你有想提供的訊息,
也可以按旁邊的藍色email按鈕發送給我們。

2008/7/17

GreenPix榨乾太陽公公燃燒自己



距離8/8北京奧運剩下21天越來越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出現越來越多砸大錢的浪費令人讚嘆的事物。
GreenPix正是其中一個。
它是一塊超巨型的LED牆,
專為奧運而設,可顯示各種各樣的圖案。

但它絕不是招牌廣告鋪張浪費,
因為它是由太陽能供電的。
GreenPix由多塊太陽能面板組成,
白天的時候可將太陽能儲存起來,
到夜晚再發光:



而且這些LED面板皆由由電腦控制,
可靈活顯示各種各樣的圖案:



GreenPix
已經正式啟用了。
你可通過下面的影片(視頻)
搶先瞭解一下它的運作狀況:




其實挺壯觀的,不是嗎?

2008/7/11

BMW Kinetic sculpture 不可思議的律動雕塑



這是Munich(慕尼黑)的BMW博物館裡的一項動態雕塑,
展覽項目為BMW Welt以展示過去的125項汽車工藝,
ART+COM為柏林一家互動媒體公司,
而由ART+COM所負責的名叫Kinetic sculpture的設計,
是此展覽中最亮眼的說明裝置,
該專案中採用由714個鋼絲懸掉的金屬球組成,
創造一個看似無重力,
無定形的雕塑作品。
每球由步進馬達控制降低、升高,
這使得球體可以呈現任何擬真的變化,
進而形成相當優美的律動雕塑。

這裝置透過不斷地變換,
精妙地配合音樂與旁白解說,
把BMW九十年來的車型完整地演繹過一遍,
在車型變換之間,
加上了許多變換的巧妙律動,
顯示了此裝置演繹的無限可能。

您可以由下列影片看看這項作品。

2008/7/10

Sultan Makende的特效廣告



雖然不太清楚 Samsung 這支 SOUL手機 和這廣告有什麼關系,
不過 Sultan Makende 所做的精彩的特效裝置,
可不是用電腦產生的,
在短短的兩分多鐘裡,
您將會看到多達十種常見的錯覺!



不知道您最喜歡哪一個效果!

2008/6/23

GPS 導航跨入新領域



還記得我們 VAW LOG 以前上過Engadget的一篇文章嗎?
2010年GPS的導航功能
我們估計在2010年的時候,
就可以推出以攝影機,
來呈現導航的GPS,
甚至可以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



現在它將實現了,
名為Enkin的導航系統,
是 Google 谷歌 Android 手機操作系統大賽
初賽的50個作品之一,
並把我們前述的攝影機導航,
濺起了一步的水花。



它實現的機構是這樣的,
利用Google Map作為背景資料,
並利用三軸角加速計來偵測翻轉角度
(就是wii的抓取動態的機構)
然后接上背后的 google map 資料庫,
再把地圖資料搭配所拍攝的畫面即時做標的顯示,
說了還是不懂?
沒關係,我們看影片。

2008/5/13

自轉不停的Mova Globe



第一眼看到Mova Globe
就是上面的地球儀,
突然嚇了一大跳,
因為
這個精致非凡的玩意兒,
竟然不用插電的自轉!

看了一下旁邊的說明,
很自負的寫著利用地球自轉原理的地球儀,
是專利的技術,
所以會用之不竭的轉下去。
像是VAW LOG永動機有興趣的人,
一定會停下來好好端詳一番。

里面的地球浮在一層薄的透明玻璃外殼中,
球體
表面印刷極為精緻
下方三叉的透明支架也頗具質感,
外型渾然一體無可挑剔。

最炫的是,
內置球體會緩慢地自轉。
常出現在所謂的「成功人士」的辦公室桌,
它的外型設計很快可以抓住你的目光。


光看照片可能會認為沒什麼好看,
(我得承認廠商照得太爛)
但親眼看到實體真的會讓人覺得超級炫。

是全世界唯一不需要裝設俗氣的電池,
也不用接上沒水準的電線,
就可以永久地一直自轉的地球儀。


如果您知道到底是怎麼自轉不停的,
不妨提出您的看法,
如果想一睹風貌的人不如親自去
臺北敦南誠品1F走一趟吧。


MOVA GLOBE
http://www.perpetual.com.tw/

2008/4/29

機器人的耳蝸——陀螺儀



見過 I, Robot (機械公敵)里面
機器人漫天追逐的畫面嗎?
或是Transformers變形金剛里面,
跳上跳下的機器們,
總是無誤的追逐敵人,
為什麼電影里面機器人可以容易地維持平衡,
但是現實中的機器人連站立跑步都很難?

講到這就要從老祖先講起了,
陀螺原是中國宋代的小玩具,
名叫“千千",
是宮女拿針串過物體的旋轉的玩具,
拿來打發無聊的宮中時間。
後在拿破侖時代與扯鈴(空竹)等童玩傳入歐洲,
輔助了物理定律的研究。

而實現機器人兩腳站立的主要機構就是
——陀螺儀(gyroscope)
簡單來說,就是維持機器整體平衡的裝置,
陀螺儀的設計如下:

我們都過打陀螺,
打陀螺時,陀螺本身會持續產生在地上畫圈的 “旋進(precession)
進而維持自己的平衡、保持當前的運動。
而陀螺儀結構中,就是一個持續旋轉的盤子(陀螺),
相同於陀螺,但改為由定點旋轉,
“旋進”的效應則會產生在外圍的鐵環上。

利用這裝置,
我們把維持慣性、逆動的特質發揮在其他地方,
於是… 以兩腳行走的機器人可以被制造出來了。
推翻了人類,
咳~ 扯遠了。

陀螺儀原本只是被應用在航太等高科技領域,
例如:輪船、飛機、飛彈、太空船等...
現下也運用在生活之中了,
例如人可站在上面移動的兩輪Segway
甚至連Wii也利用陀螺儀來定向,
最近陀螺儀還真火紅呀。

以上就是今天很”宅“、”機械“的 VAW LOG。